就如休闲服饰龙头森马服饰(002563-CN)也难以幸免,上半年净利润暴跌97%,关店750家,还发布了一则拟出售法国童装亏损子公司以降低经营风险的公告。
进入下半年,服装行业虽然没能苦尽甘来,但似乎已经看到了黎明的到来。
出口额8月首现正增长,订单大爆发
从1月至7月,我国服装出口经历了衰退后,8月出口额开始出现反弹,服装行业寒风逐渐散去。
根据发改委消息,今年8月,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3.23%,是年内持续7个月负增长后首次恢复月度正增长。另外,根据统计局数据,我国限额以上企业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速已从3月的-34.8%逐月恢复至8月的4.2%。
根据天风证券追踪,上游企业三季度产能利用率持续恢复,订单情况良好,四季度进入旺季后,预计整体产能和订单情况仍旧能够持续恢复。
由此看来,目前服装行业已进入传统的“金九银十”销售旺季。除了国内经济稳步复苏带动需求增长以及传统“金九十银”季节到来,近期的纺织订单从国外大量转移至国内也是另外一个大因素。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产棉国以及全球最大的黄麻生产国,数据显示,印度纺织服装市场2019年的规模达2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8万亿元),纺织行业占印度出口总收入的15%左右。但印度目前的疫情难言乐观,截至北京时间10月16日11时30分,印度累计确诊病例高达730.71万例,累计确诊病例居全球第二。疫情的恶化导致印度纺织业受重创,交货困难。
而作为另一个纺织服装大国,欧美零售商为确保持续供货,将多个原本在印度生产的订单转移到中国生产。根据预估数据显示,我国部分服装制造的订单排期已到明年5月份,未来几个月的纺织品外销有望维持当下的火爆现象。
受此影响,10月以来,A股的纺织制造板块股价直上云霄。根据同花顺数据,A股纺织制造业指数于10月9日-10月16日累计涨13.64%,其中百隆东方(601339-CN)、聚杰微纤(300819-CN)等多股股价持续飙升。
上游原料跟风上涨,预示什么信号?
在印度大量订单回流国内以及行业进入传统销售旺季,导致上游原料染料供给紧张,纺织服装行业上游的染料、棉花、涤纶等原材料价格10月份以来亦“闻鸡起舞”。
9月初,染料价格大幅上涨,分散染料价格已全面上调,以分散黑ECT300%染料为例,近两个月内,该款产品价格已上调36%。
棉花价格指数方面,根据Wind数据,10月6日至10月16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大幅飙升11.9%至14421元/吨,刷新去年7月以来新高。
此外,涤纶POY价格指数在9月底触底反弹,10月15日,涤纶POY价格指数为5450元/吨,较9月30日上涨7.28%。
上游原料呈现的基本面,代表了纺织服装行业的晴雨表。在上游原料上涨导致布料生产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国内龙丰布业、琼生布行、实益长丰、恒旺布行等业界龙头在供不应求和成本面前,也只能顺势而涨。如龙丰布行10月11日发布涨价通知,指因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为缓解生产成本压力于10月12日上调部分产品单价。
上游原料和布料价格上涨,对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来说,原材料价格的变数大,但是服装成品的价格却不是说涨就能涨的。在消费者主权时代下,服装行业同质化严重,服装品牌进入价格血战,谁都想卖得更便宜。根据中国报告大厅数据,今年2月-7月,服装、鞋帽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由100.4下降到99.22,同比下滑1.2%,不增反降。在原料价格上涨带动生产成本提升的情况下,纺织服装终端售价下降无疑对相关企业带来利润压力。
三季报多数企业净利预降,四季度有望回升
在经历了上半年疫情的暴击后,纺织服装企业在今年三季度仍未能迎来阳光,寒气未散。
目前,A股纺织服装企业累计有83家,其中已有26家企业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从这些企业的业绩预告看,大多数企业净利润预计录得大幅下滑。在以下26家企业中,只有报喜鸟(002154-CN)、棒杰股份(002634-CN)等不到5家企业三季度净利润预计取得正增长。
而森马服饰、七匹狼(002029-CN)、美邦服饰(002269-CN)这三家服装行业头部企业难抵行业需求萎靡,三季度净利润均预计大幅下滑。业绩预告中,均提到“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市场需求疲软,终端销售受到较大影响”字眼。其余多数企业净利润亦有不同程度下降,甚至产生亏损,因此纺织服装行业三季报在A股各行各业中预悲率最高,超过70%。
熬过了三个寒冷的季节,纺织服装行业在四季度有望“物极必反”。除了上文所述印度纺织订单回流中国、传统消费旺季来临外,来自国内“双11购物节”需求也加大了消费市场增量,同时“拉尼娜”气候下冷冬预期也增添了市场对冬装需求的期待。10月上旬,我国多地包括河南、陕西、山西、黑龙江等均出现降雪,提前入冬,今年我国大概率会迎来冷冬,羽绒服、被芯具有御寒属性的服装家纺以及上游的棉麻原料需求有望在四季度迎来快速增长,带动纺织服装市场的需求。
因此,多重因素叠加利好品牌冬季的销售,今年四季度各品牌有望持续恢复,业绩也有望恢复正增长。